新闻频道 >锐评 >正文

高校“亦师亦友”的师生模式会带来什么-凯发k8官方网娱乐官方

作者:陈之琪 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年03月02日

老师和学生一样都是90后、年龄只差几岁;学生喊老师“哥”、老师叫学生“宝子”……近年来,随着一批批优秀青年人才走进高校,大学教师呈现年轻化趋势,“90后博导”“95后大学老师”的新兴团队不断壮大。课堂上,他们可以将老课程讲出新花样;研究中,他们拥有充沛的学术动力;生活中,他们是与学生相约娱乐的玩伴。

从以往的“师父”“老板”变成如今的“哥”“姐”,学生对导师昵称的改变,不仅折射出双方相处心态的变化,更生动呈现出学术讨论氛围的转变。学术领域不该是“专家大牛”的“一言堂”,新鲜思想的多元呈现、创新观点的交流碰撞,才能有效促进学界踊跃探索、不断推陈出新。学生和导师“同属一代人”,降低了沟通时的“心理门槛”和“对话成本”,更容易形成更平等包容的学术对话环境产生积极影响。

当然,还要意识到,不少“青椒”普遍面临从“科研人员”到“大学教师”身份转型的难关。这群优秀人才虽有丰富的科研经验与成果,却可能是第一次主讲一门课、第一次面对一群“学术小白”、第一次手把手带领学生攻克科研瓶颈。一系列教育教学的具体问题,都需要年轻教师们在实践中学会应对处理。另一方面,他们初入“校园职场”时,也可能面临工作生活的压力与困扰。如何跨过这些“坎儿”,考验着人才自身及各大高校的应对能力与管理方法。从现实层面讲,学校在探索挖掘年轻导师的“闪光点”、对他们的年轻朝气满怀期待之余,更应当注重给予他们足够的发展空间和自由度,让青年人才在相对松弛的氛围中逐步适应校园科研与职场环境,积极调整自我定位,从而顺利完成“身份转型”。

2021年,教育部等六部门就印发意见,“鼓励高校对优秀青年人才破格提升、大胆使用”“根据学科特点确定青年教师评价考核周期,鼓励大胆创新、持续研究”。近年来,为吸引助力青年教师发展,很多高校也都纷纷“出招”,为他们提供多元畅通的发展渠道。

可以想见,在更多年轻导师的言传身教和学术热情的感染之下,广大高校学生的科研积极性能被进一步调动起来。其实,平等包容的交流氛围本无关乎年龄,高校学术圈“师生 朋友”的良性互动释放出一种积极信号,激励鼓舞更多师生不再拘泥于年龄或资历,而是多以平等包容心态进行积极互动,从而让轻松活跃而不失专业严谨的学术氛围在蔚然成风。

【责任编辑:任冠青】

热爱,让他们在坚守中等来旅游业春暖花开

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-03-01 09:20:34

在小人物电影的悲欢离合里,执着寻找爱和希望

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-03-01 09:15:08

《北爱》:一封写给东北大地的情书

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-02-28 20:57:48

时隔31年 浙江校团合作培养新生代京剧传𠄘人

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-02-28 20:57:46

“2022·天府风情——全国中国画作品展”开幕

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-02-27 10:45:12

《邮票动物园》:来,逛纸上动物园!

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-02-27 13:51:02

《中国奇谭》:国创动画在传承中创新

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-02-26 23:55:33

重走古丝绸之路 跟着单霁翔探秘千年古城

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-02-26 23:55:35

“大一路”驶过百年北京城

中国青年报2023-02-23 06:20:44